第77章 拜访镇元 五庄论道(1 / 1)

乃是洪荒顶尖的大神通者,于紫霄宫中亦是有座次的大能。

其修为深不可测,早已臻至准圣境界,尤其精通土系大道与长生妙法,被誉为“地仙之祖”。

镇元子人性情宽厚,与世无争,但绝非怯懦之辈,其实力足以令任何觊觎其宝者望而却步。

“强夺绝非上策,且不说能否胜得过镇元子,即便能,此举亦与强盗无异,有违本心,更会恶了这位有道真仙,结下天大因果。”六耳猕猴暗自思忖。

“需得从长计议,小心谋划。”

他细细梳理自身优势。

其一,他乃道祖鸿钧亲传弟子,身份尊贵。

虽未得鸿蒙紫气,但名分仍在。

镇元子这等大能,对道祖必然心存敬畏,当不会轻易怠慢。

其二,他于西方魔劫中力挽狂澜,护卫洪荒,闯下“玄音”贤名,并非无名之辈。

其三,他手中亦有筹码,冥书(生死簿)关乎幽冥轮回。

与执掌大地脉络的地书之间,或许存在某种不为人知的联系。

此中玄机,或可成为切入点。

“看来,唯有先行拜访,以论道交友之名,探其虚实,观其品性,再图后计。”六耳猕猴心中定计。

直接索要或交易,无异于痴人说梦,唯有先创建交情,徐徐图之,方有一线可能。

既已决定,便不再尤豫。

他起身整理了一下衣袍,将冥书小心收好。

又看了一眼生机勃勃的大红袍茶树与忠诚的山河神兽,吩咐其好生看守洞府,随即一步踏出,身形已至武夷山外。

辨明方向,六耳猕猴运转遁光,朝着位于西方大陆与南方大陆交界,气象万千的万寿山而去。

他并未全力飞遁,而是保持着一种平和的速度,既显尊重,亦在途中调整心绪,思索与镇元子相见时的言辞。

……

万寿山虽不及崐仑、不周巍峨,却自有一股独特的仙家气韵。

山势雄奇而不失清幽,林木葱郁而暗藏灵机,地脉之气尤其浑厚磅礴。

尚未靠近,便能感受到一股令人心安的戊土精华气息。

六耳猕猴按下遁光,落于山脚。

只见一条青石小径蜿蜒而上,直通云雾深处。

小径旁立有一碑,上书“万寿山福地,五庄观洞天”十个古朴大字,道韵盎然。

山中清静异常,唯有仙鹤唳鸣,灵鹿呦呦,偶有道童身影穿梭林间,采药担水,一派祥和景象。

六耳猕猴整了整衣冠,沿小径步行而上,以示对主人的尊敬。

行至半山,见一古朴道观坐落于松柏掩映之中,观门敞开,匾额上“五庄观”三字笔力苍劲,隐隐与整座万寿山地脉相连。

他行至观前,对门口侍立的两个粉雕玉琢的道童打了个嵇首,温言道:“贫道玄音,乃紫霄宫道祖座下弟子,游历至此,特来拜会镇元子大仙,烦请童子通禀。”

那两名道童见六耳猕猴气度不凡,周身道韵清正磅礴,又闻是道祖门下,不敢怠慢,其中一人连忙还礼道:“仙长稍待,我这就去禀报老爷。”

说罢,转身快步入了观内。

不多时,观内传来一阵爽朗的笑声。

只见一位头戴紫金冠,身着无忧鹤氅,足踏履鞋,腰系丝绦,面如冠玉,目若朗星,三缕长须飘洒胸前的中年道人大步走出。

其周身气息浑厚如山岳,深不可测,正是此地主人,镇元子大仙。

镇元子目光落在六耳猕猴身上,眼中闪过一丝讶异与疑惑,随即化为热情的笑容,拱手道:“我道是谁,原来是玄音道友大驾光临!”

“道友于西方魔劫之中力挽狂澜,护卫苍生,贤名早已传遍洪荒,贫道心向往之。”

“今日得见,果然名不虚传!”

“快请,快请入内!”

他虽疑惑这位道祖亲传,新晋的洪荒贤士为何突然来访,但礼数周全,热情不减。

六耳猕猴亦拱手还礼,谦逊道:“大仙谬赞了。”

“贫道微末之功,何足挂齿。”

“久闻大仙乃地仙之祖,道德高深,今日冒昧来访,实乃心中仰慕,特来请教。”

两人寒喧着步入观内。

五庄观内陈设古朴,清净自然。

庭中一株参天大树尤为引人注目,其叶似笆蕉,树干虬结。

散发着浓郁的先天乙木精华与一股独特的人参果香。

正是那闻名的先天灵根人参果树。

就在此时,偏殿中又走出一位身着红袍,面容和善,眉宇间却带着一丝挥之不去的郁结之气的老者。

正是那得了鸿蒙紫气后,便一直在五庄观做客,以避风头的红云。

“镇元子道兄,是何方贵客临门啊?”红云笑着问道,目光落在六耳猕猴身上,亦是闪过一丝惊异,“咦?这位道友是……”

镇元子笑着介绍道:“红云老弟,这位便是近日名声鹊起的玄音道友,道祖亲传,于西方立下大功的贤士。”

红云闻言,脸上笑容更盛,连忙上前见礼:“原来是玄音道友!”

“失敬失敬!”

“道友在西方之事,贫道亦有耳闻,当真令人钦佩!”

“鲲鹏、冥河之辈,行事乖张,道友能力挽狂澜,实乃洪荒之幸!”他言辞恳切,显然对六耳猕猴颇有好感。

六耳猕猴亦躬敬还礼:“红云道兄过誉了。”

“道兄乃洪荒有名的上善真仙,福缘深厚,贫道亦是久仰大名。”他心中微动,红云在此,倒是意外之喜,或许能借此更好地融入。

镇元子见二人相谈甚欢,心中那点疑惑也散去大半,笑道:“皆是同道,不必客套。”

“玄音道友远来是客,若不嫌弃,便在我这观中盘桓数日,我等坐而论道,岂不快哉?”

六耳猕猴正中下怀,连忙道:“固所愿也,不敢请耳。能得两位道兄指点,乃贫道之幸。”

当下,镇元子便命童子在后园人参果树下设下蒲团、香茗。

三人分宾主落座。

清风、明月二位童子奉上香茶。

此茶虽非大红袍,亦是万寿山特产灵茶,清香扑鼻,有凝神静气之效。

红云性子较为跳脱,率先开口道:“玄音贤弟,你乃道祖亲传,听闻第三次讲道,道祖详解混元三法,不知贤弟对那‘法则证道’之法,有何高见?”

“老哥我得了那劳什子紫气,心中反而有些迷茫了。”

他得了鸿蒙紫气,本是天大喜事。

但因此成为众矢之的,心中实则颇感压力,故有此问。

六耳猕猴知他性情,也不藏私,略一沉吟,便道:“红云兄既问,贫道便直言了。”

“法则证道,乃效仿盘古大神,行开天辟地之举,以无上法力、神通、意志,打破天道束缚,自成一道。”